
编译原理实验解析——词法分析
在这个实验中,使用和两个工具联合构建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。这是实现编译器前端的重要步骤,特别是在处理编程语言时,词法和语法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和解析源代码。
在这个实验中,使用 Flex 和 Bison 两个工具联合构建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。这是实现编译器前端的重要步骤,特别是在处理编程语言时,词法和语法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和解析源代码。
实验流程
- 词法分析:通过 Flex 来定义和识别编程语言的单词(token)。这包括关键字、标识符、常量、操作符等。
- 语法分析:通过 Bison 来解析语法规则,生成抽象语法树(AST),并根据这些规则识别程序的结构(如语句、表达式等)。
1. 构建词法分析器
-
Lex.l 文件:这个文件包含用于词法分析的规则。每条规则对应于一种单词,通过正则表达式来匹配不同类型的词。
-
Lex 文件内容(简略示例):
%{ #include "Parser.tab.h" // 包含 Bison 生成的 token 定义 %} %% "int" { return TYPE; } "float" { return TYPE; } "return" { return RETURN; } "if" { return IF; } "else" { return ELSE; } "while" { return WHILE; } [0-9]+ { return INT; } [0-9]+"."[0-9]+ { return FLOAT; } [a-zA-Z_][a-zA-Z0-9_]* { return ID; } "==" { return RELOP; } "+" { return PLUS; } "-" { return MINUS; } "*" { return STAR; } "/" { return DIV; } "&&" { return AND; } "||" { return OR; } "!" { return NOT; } "=" { return ASSIGNOP; } ";" { return SEMI; } "," { return COMMA; } "{" { return LC; } "}" { return RC; } "(" { return LP; } ")" { return RP; } %%
-
Flex 的工作流程:
- 定义正则表达式来识别不同的单词。
- 调用 Flex 编译器生成
Lex.yy.c
,通过其中的yylex()
函数进行词法分析。 - 返回标识符的种类码给语法分析器(Bison),比如
int
返回TYPE
,运算符+
返回PLUS
。
2. 构建语法分析器
-
Parser.y 文件:包含语言的语法规则,定义程序结构,如表达式、条件语句、循环等。
-
Bison 文件内容(简略示例):
%{ 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dlib.h> %} %token INT FLOAT ID ASSIGNOP RELOP PLUS MINUS STAR DIV AND OR NOT TYPE RETURN IF ELSE WHILE SEMI COMMA LP RP LC RC %% program: statement_list ; statement_list: statement_list statement | statement ; statement: TYPE ID ASSIGNOP expression SEMI | IF LP expression RP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 | WHILE LP expression RP statement ; expression: expression PLUS term | expression MINUS term | term ; term: term STAR factor | term DIV factor | factor ; factor: ID | INT | FLOAT ; %%
-
Bison 的工作流程:
- 编译
Parser.y
文件,生成Parser.tab.c
和Parser.tab.h
。 - 在
Parser.tab.h
中定义标识符对应的枚举值,这些枚举值在 Flex 中被引用。 - 使用 Bison 生成的
parser()
函数进行语法分析,将词法分析器返回的 token 进行语法解析。
- 编译
3. 联合使用 Flex 和 Bison
- 工作流程:
- Flex 负责从输入流中识别单词并返回对应的单词种类码。
- Bison 接收 Flex 提供的单词种类码,匹配语法规则,生成抽象语法树。
- 语法分析过程中,Bison 根据需求调用 Flex 以获取下一个单词。
通过 Flex 和 Bison 的联合使用,您可以有效地实现从源代码到抽象语法树的构建,这也是编译器实现中的重要环节。
简单示例问题
-
问题:使用 Flex 如何识别一个浮点型常量? 答案: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
[0-9]+"."[0-9]+
来识别浮点型常量。 -
问题:Bison 中如何定义
if-else
语句的语法规则? 答案:IF LP expression RP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;
定义了if-else
的语法规则。 -
问题:Flex 和 Bison 如何交换信息? 答案:Flex 通过返回标识符种类码,供 Bison 使用这些种类码进行语法分析。
FLEX(Fast Lexical Analyzer Generator)是一个应用软件,用于生成词法分析器。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词法规则(使用正则表达式定义)自动生成用于扫描文本的词法分析程序。FLEX 本质上是一个自动化工具,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编译器或解释器中的词法分析器。
具体地,FLEX 的工作流程如下:
-
编写词法规则:用户定义的词法规则存储在
.l
文件中,使用正则表达式描述语言中的不同单词(token)类型,如标识符、关键字、操作符等。 -
自动生成 C 代码:FLEX 会根据这些规则生成相应的 C 代码(通常名为
lex.yy.c
),该代码可以扫描输入文本并识别出符合定义的单词。 -
执行词法分析:生成的
lex.yy.c
文件通过调用yylex()
函数执行词法分析,将识别到的单词类别(token)返回给调用程序,如语法分析器(例如 Bison)或其他应用程序。
FLEX 被广泛应用于编译器构建、解释器设计、文本处理工具开发等领域,尤其适用于实现编程语言的词法分析部分。
要调用 FLEX,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来编译和运行词法分析程序:
1. 编写词法规则文件(.l
文件)
首先,需要编写一个包含词法规则的 .l
文件,这是 FLEX 程序的输入。这个文件通常包含正则表达式和动作部分,用于匹配输入文本并执行相应的操作。
示例 example.l
文件:
%{
#include <stdio.h>
%}
%%
[0-9]+ { printf("Integer: %s\n", yytext); }
[ \t\n]+ { /* 忽略空白字符 */ }
. { printf("Unknown character: %s\n", yytext); }
%%
int main() {
yylex();
return 0;
}
int yywrap() {
return 1;
}
-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,能够识别整数,并忽略空白字符。
2. 使用 FLEX 编译 .l
文件
在终端或命令行中,使用以下命令调用 FLEX 来生成词法分析器的 C 源代码:
flex example.l
这将生成一个名为 lex.yy.c
的 C 源代码文件,它包含 FLEX 自动生成的词法分析器代码。
3. 编译生成的 C 文件
使用 C 编译器(如 GCC)将生成的 lex.yy.c
文件编译成可执行程序:
gcc lex.yy.c -o lexer -lfl
-lfl
选项用于链接 FLEX 库,它提供了yylex()
函数等必要的功能。-o lexer
指定输出的可执行文件名为lexer
。
4. 运行词法分析器
编译完成后,就可以运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lexer
:
./lexer
词法分析器将等待你输入文本,并根据你在 .l
文件中定义的规则进行匹配和处理。例如:
123 abc
5. 提供输入文件(可选)
也可以通过重定向输入文件来运行分析器。例如,如果有一个 input.txt
文件,内容如下:
456 xyz
可以使用以下命令:
./lexer < input.txt
这将输出:
Integer: 456
Unknown character: x
Unknown character: y
Unknown character: z
- 最后总结一下
- 步骤 1:编写
.l
文件。 - 步骤 2:使用
flex
编译该文件,生成lex.yy.c
。 - 步骤 3:使用 C 编译器编译生成的 C 文件,生成可执行程序。
- 步骤 4:运行词法分析器,并根据输入执行分析。
通过这些步骤,就可以成功调用 FLEX 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词法分析器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