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最具天赋的数字工程师:天才学霸、考入清华、自学C语言、创造独立输入法……他更以第一数字工程师身份见证了WebEx的创立到纳斯达克上市,并引爆了美国的数字化革命。回国后他创办盛维新世纪及杭州腾展科技,早在2016年便挂牌新三板,职业生涯三创三成 !

今天我们就以XU指数应用技术大学的数字工程师培养模式视角,深入了解前WebEx第一数字工程师、腾展科技创始人兼CEO 魏松祥 的人生故事。

 DOS系统古董电脑-魏松祥的“梦想”

01     成长之路:农村学霸“沉迷”电脑 

 魏松祥197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农村家庭,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,读书、务农两不误。种稻割稻收红薯,偶尔还要喂喂猪,当时的魏松祥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,仿佛只是对看书学习有天赋。直到高中前,没花什么力气的他也总是奖状拿到手软。对于村里娃来说,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唯一出路。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赋,1989年,魏松祥最终以浙江绍兴嵊县状元身份进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。

 魏松祥母校-如今的清华大学电机系

 魏松祥现在回忆起来,当初进电机系是因为家里很穷,他想着电机系搞的应该就是日常的用电,跟家用电器有关,就选了那个专业。结果一去学校就发现自己想错了,电机系跟家用电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,主要学的是输电、发电机。他觉得那些技术在80年代之后就已经很成熟了,能创新的地方不多,感到很无聊。

但在清华,魏松祥第一年就开始上电脑课,当时用的还是FORTRAN语言,代码都印在纸上。上了一节课就发现,他对电脑编程很感兴趣。那时没有互联网,操作系统还是DOS的。后来本专业的东西他都不怎么学,却每天琢磨编程技术,一个猛子扎进了程序的世界,九几年时学生不能随意进机房上电脑,他更是每天晚上都做着拥有一台电脑的美梦入睡。当时电脑编程用的还是小型机,程序打在纸上面。他家里穷的一塌糊涂,饭票都得跟人借,编程书更是买不起,他干脆近水楼台先得月——每天站在清华出版社里看。自学了半年,刚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给搞明白,就迫不及待地去中关村打工赚钱了。

90年代的中关村到处都是电子产品商店

“那是在1991、1992年,因为家里穷,我要去挣钱,就到中关村打工。其实那时还不会写代码,但不知天高地厚地应聘去了。人家给我出了一个题目,其实我也不太会。但好在当时中国的电脑书基本都是清华出版社出的,学校里有个书店,我就天天泡在那里看书,各种书都看,大概知道个意思,就去写代码。完全是自学,我整日窝在清华出版社看Windows程序、看C程序、看DBS程序,补得昏天黑地。我没机会上机,没机会调试,就在纸上写了很大一张代码。时间到了一去应聘,代码还真的跑起来了。”魏松祥数字工程师的生涯起点颇具故事性,他自己对这初入社会的这段经验记忆犹新,现在感叹更多的是对自己从业方向选择的满意。

1992年,魏松祥用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不懈坚持,持续吸收更多的编程知识,终于把Windows汉化成功。当时大部分人的工资大概也就一两百块钱,而一套软件就要卖到1200块钱。他一下就从班上最穷的农村小子变成了系里最富的程序大佬。

02  技术之路:WebEx第一数字工程师 

 在中关村混迹了整个大学时期的魏松祥,毕业后进入了当时与联想、四通并驾齐驱的科利华公司,并一路做到了软件开发第一事业部经理。 

 

 数字工程师-魏松祥

 直到1995年,同样出身浙江农村的WebEx公司的创始人朱敏来北京招募IT工程师,清华的一位老师就把魏松祥介绍给了朱敏。朱敏提了一个在当时很难的技术问题,但那正好就是魏松祥的强项,几秒钟就讲完了。朱敏当时立刻拍板向魏松祥递出橄榄枝,邀请他一起去美国创业。

但当时魏松祥还没有去美国的想法,于是朱敏先聘请他作为数字工程师,并让他在北京找十几个人组建团队,由他带领大家在国内做开发,后来这个产品就变成了WebEx的产品原型后期成功在美国完成融资。

90年代的网速还很慢,拨号上网有时连文件都传不出去,大家觉得协同工作效率太低。

“我们WebEx北京团队就像蚂蚁搬家一样,一个一个陆续到美国去了,好多人都办不出H1签证(工作签证),拿着B1/B2(旅游/商务)签证出去,我好不容易拿了一个H1签证,我立刻就把北京办公室关掉,去了美国。”

1998年,魏松祥毅然决然关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室前往WebEx硅谷大本营,正式开启了美国数字工程师之旅。

2000年7月WebEx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。魏松祥后来谈到WebEx成功的原因,显得有些朴素:“一是做事专业,分到每个人头上的事,大家都做得很到位。国内相对浮躁一点,这种专业的精神还比较欠缺。二是硅谷比较讲究做产品、做技术,而国内是以市场为主导的。在美国,以市场为主可以起家,但持续以市场来支撑就完了。我们当年在硅谷,就是很底层的一堆“土人”,但就是因为产品和技术做得牛,把老美的竞争对手全都干趴下了。”

2000年 魏松祥与WebEx团队庆祝IPO

 2003年,WebEx被福布斯评为五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IT公司之一。“WebEx”在美国甚至变成了一个动词,只要需要远程开会,就会说WebEx一下”,类似于今天的“百度一下”、“Google一下”。

2007年,WebEx 以32亿美元天价被Cisc收购。

作为数字工程师,魏松祥深知技术的力量。在WebEx的那些年,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,还学会了如何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工作。这段经历让他对技术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03  创业之路:坚持创新,初心未改 

 2004年,已经功成名就的魏松祥却选择了离开WebEx,回到了国内。他不安于现状,怀揣着更大的梦想,开始了第二次创业。

 

 

魏松祥创立了“盛维新世纪”,定位为远程教育技术供应商,专注于视频会议技术的研发。在创业的过程中,魏松祥充分发挥了作为数字工程师的技术优势。他深知,一个好的产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,更需要贴近用户的需求。因此,他带领团队不断优化产品,提升用户体验。

2010年,盛维新世纪已经在业内颇具盛名,后被华为收购这不仅是对魏松祥技术实力的认可,也是对他创业精神的肯定。

2011年,魏松祥再次回到美国,加入了华为在硅谷的研发中心继续在技术前沿探索。这段经历让他更加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,也为他之后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
2012年,41岁的魏松祥开始了第三次创业。他在杭州成立了腾展科技投入了1000多万元,致力于研发一款名为“叮咚电话”(Dingtone)的APP。这款APP旨在解决用户在通讯中的痛点,提供高质量的通话体验。魏松祥始终坚信,用户需求是创新的方向。在他的带领下,腾展科技脚踏实地,厚积薄发,以匠心打造产品。

 手机叮咚-网络电话最新版截图

 

2019年,公司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年营收破亿,净利润连续增长。

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魏松祥带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,主打免费的线上通讯软件在特殊时期抓住了危机中的机遇,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市场地位。

如今,腾展科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讯领域。公司积极引进优秀人才,进一步提升内部研发实力,拓展游戏、健康等创新业务,不断丰富产品形态,面向未来进行战略布局。魏松祥表示,移动产品创新和海外业务将是腾展科技未来持续聚焦的方向,他将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有价值、有匠心的产品,在新常态下把握未来的增长机遇。

作为数字工程师,魏松祥总是拥有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技术实现的超强能力。在创业过程中,他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,还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,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。这种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优势,使得其总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04  END 

 

文章末尾分享一句魏松祥的语录:

“数字工程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的技术实力,最重要的是源于他的坚持与创新精神。”

他也一直建议所有的数字工程师,需要不断的坚持创新,这是必须要做到最好的一件事。所以他从不满足于现状,总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。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,还是创业路上的挑战,他都能从容应对,不断前行。

(文章来源:XU国内大学公众号)

Logo

中德AI开发者社区由X.Lab发起,旨在促进中德AI技术交流与合作,汇聚开发者及学者,共同探索前沿AI应用与创新。加入我们,共享资源,共创未来!🚀

更多推荐